“熊猫血大侠”谢春雨的献血之路
2月23日,在临沂市中心血站献完血,老谢又跑去兰山区李官镇一所乡村小学援教去了。
老谢名叫谢春雨,按说他并不老,可56岁的他要放在献血群体里,那可是老资历了。
更为特别的是,老谢的血型是Rh阴性A型血,也就是常说的“熊猫血”。自从18年前,得知自己是稀有血型后,老谢平时不轻易献血,可一旦有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熊猫血”,老谢总是随叫随到。
稀有血型献血者里,他献血最多
2月23日,在临沂市中心血站,56岁的谢春雨又一次走进成分献血科,这已经是他第16次献血了。
谢春雨是市区一所中学的物理老师,1998年的教师节第三天,谢春雨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无偿献血,也就是那一次献血,老谢得知自己是Rh阴性A型血,也就是常说的“熊猫血”。
从那之后,老谢不能像普通献血者那样随时献血,不过这却开启了他作为“熊猫血大侠”的救人之路。
“血站平时不让稀有血型献血者主动献血,原因就是我们这样的群体特殊、血液珍贵,只会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才会献血。”也就是从那时起,老薛决定只要别人需要,自己随叫随到。
随叫随到可并不像老谢描述的这样简单,他接到中心血站的电话时常常已是深夜、凌晨或忙碌时,病人等着“熊猫血”救命,老谢向来从不迟疑,不管多晚、多忙、多远,一定第一时间赶到。
到如今,老谢已累计捐献全血9次3200毫升,成分血7次7个单位(每单位800毫升),合计献血量8800毫升,他也因此成为临沂市稀有血型献血者中献血最多的,称得上是一名救人于危难的“熊猫血大侠”。
每一次“出手救人”都惊心动魄
过去的近18年里,谢春雨每一次“出手救人”都可以称得惊心动魄。有一年,一位高中生遭遇车祸,内脏破裂,患者在手术中出现大出血,而医院并没有稀有血型血液,情况十分危急。市中心血站接到医院的求助后,立即向包括谢春雨在内的稀有血型献血者发出通知。
“我记得当时已经是深夜11点多,我已经休息了。一接到电话,我赶紧穿衣出门去血站献血。”老谢第一时间赶到市中心血站献了血。最终,在谢春雨在内的数名献血者努力下,这名受重伤的学生转危为安。
像这样的救人经历,老谢经历了不少次,每次得知患者最终转危为安,老谢心里比啥都高兴。老谢说“咱献血就是救了别人,能救别人的生命既是一种缘分!”
别人觉得稀有血型的人更应该注意保护自己,不能轻易献血。但老谢却说,这种想法不对,既然别人有需要找到自己,就说明情况肯定非常紧急,“如果不紧急就不会找咱,所以只要身体条件适合献血,咱就必须帮人家。”
据临沂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介绍,谢春雨的家离市中心血站并不近,每次接到献血科工作人员的电话,他都会在最快的时间内赶来献血,可以说是临沂市中心血站最优秀的“救火队员”。
不沾烟酒,就为了多救几个人
为了能在关键时刻救人,谢春雨特别注意保护自己,自从知道自己是稀有血型,老谢从不吸烟,几乎不喝酒,平时的饮食作息更是非常有规律,“咱这样做就是为了有个好身体,一旦别人需要血,咱就要献质量最好的血液。”谢春雨说。
老谢今年56岁了,若是国家按照2012年之前的规定,55岁以上的献血者不能再献血,但后来有了新规定“献血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有了这个规定之后,原本担心自己到了55岁不能献血的老谢终于放心了。
“咱身体好,平时也非常注意锻炼,只要自己符合献血条件,就希望多献上几次,多救几个人。”虽然家人、朋友也劝老谢年龄越来越大别献了,可老谢觉得自己有能力救人。
老谢觉得,血液是可以再生的,自己献血的经历也再一次证明献血对自己的身体没影响,而且自己还能帮助救人,这是一件让人幸福的事,这更是一份责任。
谢春雨除了献血之外,原本在乡村援教一年的他,最近几年还迷上了到乡村援教,并主动要求延长援教时间,“农村小学太缺老师了,很多教师比我的年龄还大,但现在依然再代课,我现在除了献血就是想在农村多教上几年学生……”对于以后,老谢已经做好了打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