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车务段刘洪源十年无偿献血获国家无偿献血金奖
一个埋头苦干、兢兢业业的“老铁路”,一个憨厚朴实的普通“小人物”,却在干好工作之余,坚持十年无偿献血,成就大爱。这不就是一个“活雷锋”嘛。他就是临沂车务段大仲村站车站值班员刘洪源。
2003年秋天,刘洪源担任兖石线朱保站行车值班员。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上午,刚下了夜班的他,吃罢早饭,顺手从站长室拿了份《齐鲁晚报》浏览着。其中一篇关于献血的报道让他第一次了解到,献血不仅能够挽救他人的生命,而且对献血者自己的身体健康也有益处。于是,他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加入了无偿献血的行列。谁曾想,这一献就是十年。他也由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上榜为临沂市献血名人。
刚开始走上献血路,家里人由于缺乏献血知识,都极力反对。尤其是77岁的老母亲,怕对儿子身体有影响,再三劝阻。或许是上天的安排吧,就在他献血不久,母亲因为腰椎滑脱来到济南做手术,手术时母亲输了两袋血。术后他对母亲说:“没有献血的人,妈的手术就不能做。”这件事,让全家人深深明白了献血的意义,转而支持他的这一善举。母亲身体不好,岳母脑出血做过手术,岳父腰间盘突出,都需要人伺候。为了支持丈夫的献血“事业”,妻子早早内退,专职伺候老人,料理家事,让他能够有精力投入工作和献血。为了保证血液质量,他听从医生劝告,将多年抽烟喝酒的嗜好,完全戒掉了。
刘洪源家住费县方城镇朱岭村,距离临沂市血站40多公里。刚开始献血时,由于家庭还不富裕,他去临沂献血都是骑自行车,奔波一个来回需要5个多小时,毕竟是54岁的人啦,有时候感觉到力不从心。后来,就坐公交车去,可是得倒3趟车。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他也得到了市级、省级、国家级相关表彰。只要与血站约好时间,无论刮风下雨,他都准时无误。大前年冬季的一天,雪下的特别大,推开家门,看到路上的雪积得特别厚,他二话不说,推起自行车就往外走。雪花伴着凛冽的寒风吹在老刘的脸上刀割般疼痛,他却满不在乎。到临沂献完血,他长长吁了一口气。回去的路上雪下得更大,到家的时候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妻子心疼的埋怨“老刘,咱献血是无私助人,可自己的身体也要保护好啊。”
从2011年初,他由献全血改为献血小板,因为成分血保存时间短,这样一来,每隔两个月左右他就要跑血站一次,有时血库存血紧张了,一个电话打过来,他放下家里的活,马上就会赶过去。献血后骑车回家途中,身体的乏累是其他人难以体会到的。2011年底,为了来回跑血站方便,减轻路途劳累,他和妻子商量购置了私家车。这样一来节约时间了,可是每次要搭上近五十元的油钱。有位同事和他开玩笑说:“人家无偿献血,你是赔钱献血”。他听后一笑了之。
据临沂市血站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
2013年底,刘洪源荣获全段十大“感动临车”人物。他无偿献血的事迹感动着人们,他的无私爱心像一颗夜晚的明星,闪烁着人性善良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