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窗口,一颗爱心
那是2006年夏季的一个炎热的午后,我乘27路公交车出门办事。在市青少年宫站点,我跟随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年人上了车,此时听见司机师傅对乘客讲:“请站稳扶好,谁给这位老大爷让个座。”好熟悉的声音呀,循声望去,果然是遇到熟人了---这不是今天上午还在市中心血站内采科捐献血小板的王兆伟王师傅嘛。我走上前跟他打招呼:“王师傅,上午刚献完血,怎么不休息,下午就开车?”王师傅很快认出了我,笑呵呵地说:“小林,是你呀,这几天公司创城人手紧调不开班,瞧我这开公交短途的,认真小心点没事的。”满车的乘客顿时安静下来,无不向王师傅投来钦佩的目光。这时,和我一起上车的那位老大爷开腔了:“这几年来我经常坐这趟车,王师傅不但开车水平好,而且服务也没的说,好同志哪!”
说起王师傅无偿献血,得从2000年说起,那时开27路公交车的他,途经国贸大厦时,经常看到市中心血站的献血车停靠在附近,见许许多多的爱心人士进进出出,心里便产生了一种想献血的愿望。这一天,王师傅休班,他早早地来到献血车。当听完工作人员详细讲解献血常识和一些法律法规后,王师傅一拍胸脯:“我知道了,既然献血是利己利人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现在就开始吧!”从此,王师傅自觉成为光荣的固定献血队伍中的一员。自2006年开始,当他了解到成分献血也是无偿献血的一种形式,而且多用于临床危重病人时,便几乎每月一次到血站捐献单采血小板,而且每次2个治疗量。
于是,血站内采科又多了一位献血老朋友。王师傅平时多是主动打电话提前预约,利用休息时间来献血小板。记得有一次.当时A型血小板库存很低,恰巧医院有一A型大出血产妇急需血小板止血。正在值班的我,焦急地不停拨打着电话急调A型献血者,可是有人感冒了,有人出发在外地,有人工作忙,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始终没有合适的献血者。这可怎么办?抢救病人,时间就是生命!忽然之间我想起了王师傅,可是王师傅是一名公交车司机,这时会不会正上着班呢,不管怎样我先打个电话试一试:“王师傅好,我是血站内采科,请问您现在有空吗?”“怎么,是不是有危重病人急需血小板?“是呀,不知道您现在是否方便?”“好吧,我这就去!”半个小时后,满头大汗的王师傅急匆匆地来到内采科:“我这会来晚了吧,可别耽误病人用血!”经过体检血液初筛合格后,王师傅这才松了口气,他安静地躺在采血椅上,殷红的血液缓缓地流入血细胞分离机。一切都很顺利,一个多小时后,带着王师傅体温的单采血小板被装进了急救车急驶而去。王师傅这才说出了实情,原来王师傅今天上班,接到求救电话时,他在始发站正准备发车,考虑到救人要紧,立即向公司领导汇报了情况,领导同意调班后,他火速打车来到了血站。献完血小板后,王师傅顾不得多休息,喝了一杯水后,匆匆走了.
多少次他在公交车和血站这两个不同的服务窗口更换着角色,出行的人们离不开公交车司机王师傅的热情服务,而我们危重病人更离不开王师傅的热血关爱,这难道不是同一颗博爱的心和责任使他忙碌在公交车与血站之间吗?
后记:王兆伟自2000年6月28日献血至今,全血捐献14次,机采血小板46次,献血总量67999ml。现任市公交公司中层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