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一刻(第十五期)|生日打卡、外国友人、老朋友们共同助力热血沂蒙!
曾被别人帮助
帮助别人,把善意传递下去
这样的心境和想法,可能也是很多献血者选择挽袖的原因。6月27日,中国青年报发布了《热血博士生的101次坚持》的文章,报道了一位年轻博士生的献血历程。他叫张远圣,是武汉理工大学2019级的博士研究生,说起他的献血历程和自己小时候的经历莫不可分,在他6岁那年,因为受外伤手术需要大量输血才被救回来,作为医生的父亲告诉他说:“是别人献血救了你,长大后你也要这样帮助他人,回报社会。”就这样,一颗把善意传递下去的种子就埋在了他的心里,所以18岁高考完,就去献了第一次血,并坚持到了如今。
这份感动,在我们身边也蔓延着!
陈奎庆:“我是86年的,我清楚记得我是2005年五一的时候第一次献血。时间过得好快,一晃这么多年了,我也献血五万多毫升了。”陈先生不仅是 “献血达人”他也积极参加我站组织的志愿服务和举办的活动,今天来拿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的金奖和终身荣誉奖,感谢您对无偿献血事业的支持。今天也是个特殊的日子,祝您生日快乐,“记得从第一次在这里献血后,每到生日都能收到你们血站发的祝福短信,看到短信后我心里贼温暖了,所以今天就想趁这个机会再献个血。”选择生日这天来献血,愿所有美好都会如约而至。
毛洪坤:每一份热血都是点亮生命的奇迹之光,每一次奉献都是给予生命的宝贵礼物,小小的身躯背后有一个闪光的灵魂,用实际行动传递着爱与善良!我们的老朋友毛洪坤累计捐献全血19次6800毫升,血小板8次8个治疗量,常年志愿服务的同时坚持献血,让我们为他点赞!
SANZ FOJON,DAVID:来自西班牙的外国友人是临沂大学计算机系留学生,在西班牙每年都会参加四次无偿献血,来中国两年多,一直想献血,因疫情封校未能如愿。今天终于在校园内遇到献血车,献血400ml, 他说在西班牙,献血间隔期是三个月,每年可以献血4次,每次可以捐献450ml,每当血液紧张的时候,血液中心工作人员会通过电话或者短信与他联系,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去献血。他说我很喜欢中国,我希望我的血液可以拯救更多人的生命。
有一分热
发一分光
生命,因你而奔流不息
希望有更多热心市民
加入无偿献血,共同拯救生命!
每个人都是那个“众人”,只有为彼此抱薪
相互温暖,一切才会越来越好。